
上午7点,大家已分组抵达现场。简短的分工和安全提示后,众人纷纷拿起镰刀、戴好手套,分成两组从田块两侧开始收割。弯腰、握秆、割穗,动作虽不熟练,却格外认真。不少人赤脚踩进泥地,俯身忙碌,汗水很快浸湿衣衫,但欢声笑语始终不断。

收割后的稻穗被迅速传递到打谷区。两人一组,抡起一把把稻穗重重击向谷桶,金黄的谷粒簌簌脱落。号子声、敲击声、谈笑声此起彼伏,劳动节奏轻快而热烈。随后,装袋组成员将刚刚脱粒的糙米整理入袋,一袋袋就地码放整齐。这些新米不久后将作为“柱山大米”走向市场,成为当地又一张农产品名片。

活动临近结束,大家一起合唱歌曲“在希望的田野上”,展现丰收的喜悦。后勤人员为大家送上本地特色的米米茶和传统糕饼。许多干部一边喝茶,一边交流割稻心得。
柱山乡近年来持续推进“农文旅”融合,打造“多彩稻田•鱼米之乡”形象。此次田间课堂,既提升了团队凝聚力,也让更多人关注农业、尊重劳动、助力乡村。
记者 谭明涛